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电影《诱狼》,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描写了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智诱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将其及所属部队引入我军包围圈的故事。作为一部小投资的战斗片,《诱狼》的影像呈现少大景别和全景移动,多中近景别和细节特写,常用惨烈的断臂残肢来营造战斗的紧张氛围和表现战争的残酷性。这样的制作在大银幕上多少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但《诱狼》着意以类型化叙事加强影片的通俗性,减少雕琢与粉饰,淡化政治色彩,传达更为朴素的价值观。影片的类型化营造主要体现在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 民间叙事是流传于民间,基于普罗大众的行为逻辑、欣赏趣味的叙述方式,以相对个人的话语讲述带有一定虚构意味的事件。可以说,《诱狼》在结构、程式、语言等方面都非常熟练地运用了民间叙事逻辑,充分体现民间视域和特色,以故事的趣味性弥补了感官上的缺失,使影片在气质上呈现出严肃与活泼相行并随的艺术表现,从而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 民间叙事通常由虚实相结合的故事构成,《诱狼》的聪明之处也在于此。它跳脱了以往抗战题材电影侧重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窠臼,既没有试图展现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也没有选择表现气势宏大的全景战场,而是以战术精巧的小级别战斗为题材,选择战功卓著却并不为人所熟知的真实人物作为主人公。叙事主体的陌生性和新鲜感便于虚实结合地安排情节,既可以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又可以充满浪漫的想象。 在实的部分,《诱狼》着意保持战争题材的严肃性和冷静客观的基调,以战术的视角作为叙事线索,围绕着阿部规秀之死的历史事件,力图以公允的镜头语言向我们昭示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在虚的部分,作者则为局部细节增添了很多革命浪漫主义的合理想象,如曾雍雅与张英的感情线,或战斗过程中"四面楚歌""泥人"的桥段等。 民间叙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故事不会过分复杂,同时为了便于讲述,会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段来突出重要的内容或提前昭示故事结局。《诱狼》就是以倒叙的手法把故事的结局--八路军炮轰阿部规秀的部分放在影片开端,先吊起观众的好奇心,然后再回溯曾雍雅支队如何遭遇围剿,又如何反败为胜剿杀阿部规秀的过程,让观众满怀期待又饶有趣味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细细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民间叙事通常都会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整个故事有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情节线索。《诱狼》正是这样一部情节链完整的封闭结构电影,从开端的雁宿崖围剿战,到甄别程步青的发展部分和诱敌深入的高潮部分,最后是消灭阿部规秀的结局部分,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而在全片布局的同时,每个叙事层次也都有相对完整的开端和结局,每个环节的结局都符合观众期待。如"甄别程步青"的叙事环节,开端是支队被程步青出卖,发展部分曾雍雅和张英进城化装侦察,高潮部分是程步青枪毙亲侄,结局是程步青坚决抗日,配合曾雍雅伏击曰军。这个叙事环节相对独立完整,除了自身具有的紧张和曲折之外,还与影片的其他叙事层次相配合共同向大结局推进。 民间叙事具有一些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受众对于这些程式耳熟能详,因而会带来极大的观赏愉悦。在《诱狼》中,这种叙事程式随处可见,如曾雍雅跟张英"化装侦察"的段落就符合典型的民间叙事策略。曾雍雅与张英的关系是民间叙事中经典的"女强男弱"模式:曾雍雅是支队长和狼诱子,张英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战士《表面上看不论从官职和能力来讲曾雍雅都占上风《然而在"化装侦察"的任务中却始终是张英占据主动。一开始曾雍雅对张英抱有偏见《想甩掉她独自去涞源城调查程步青事件,没想到却被张英机智察觉并跟了上来;两人假扮夫妻,张英揶揄曾雍雅"你可真像新郎官"显得极其机巧泼辣;在涞源城,张英熟练从容地应对曰本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让曾雍雅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这一极其符合民间欣赏趣味的叙事样式,不但增强了叙事张力,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欣赏期待。当然,影片中为了实现"女强男弱"的套路,故意设置几重困境让张英破解,以突出她的英武果敢,让张英在重重日军把守的涞源城毫无惧色,似入无人之境《则体现了民间叙事的局限性和荒谬性--以日军的愚蠢和曾雍雅的独断衬托张英显得生硬刻意,细节经不起严格推敲。尽管如此《"女强男弱"的叙事方式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与戏剧张力,观众对这一模式的喜闻乐见程度远远超出了对于合理性的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