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诱狼》:以小博大的战争片、旧为新用的民间叙事模式(2)

时间:2015-11-19 09:14 点击:
再如三诱阿部规秀的段落,依然借用了典型的民间叙事程式,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三是民间叙事中被强烈偏爱的数字,惯常使用三次紧密关联的重复动作强调叙事,第一次与第二次作为必不可少的铺垫《用以突出最后

  再如"三诱阿部规秀"的段落,依然借用了典型的民间叙事程式,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三"是民间叙事中被强烈偏爱的数字,惯常使用三次紧密关联的重复动作强调叙事,第一次与第二次作为必不可少的铺垫《用以突出最后一次行为的力度,制造紧张度与节奏感。首先,战争的底色让故事的格局足够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接着,影片用大量篇幅在主人公曾雍雅和阿部规秀之间铺垫了足够强烈的仇恨和冲突《为故事提供了扎实的叙事基础;而后,不徐不慌地将复仇与摧毁的过程向观众慢慢铺排,娓娓道来。
  八路军在雁宿崖伏击战歼灭日军辻村大队后,阿部规秀带着精锐部队前来报复。八路军指挥官杨成武将诱敌深入的任务交给了人称"狼诱子"的曾雍雅。曾雍雅欣然接受任务,却摆出几个条件,第一要借主力军团的服装,第二要刚刚缴获的日军大炮。这种卖关子的方式是民间叙事最常用的伎俩,很容易勾起观众的欣赏期待:他要做什么呢?
  第一诱,曾雍雅让战士穿上从主力军团借两百套军装《让日军相信他们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将阿部规秀从白石口诱至雁宿崖。一心找八路军报仇的阿部规秀在雁宿崖扑了个空,十分不甘。此时曾雍雅又让张英用"四面楚歌"的办法,用高音喇叭唱起曰本民谣,以乡音扰乱日军士气,让日军疲惫不堪。
  第二诱《曾雍雅利用缴获的日军大炮炮轮子给曰军留下按图索骥的线索《边打边撤将阿部规秀诱至银坊镇。
  紧接着的第三诱是全片的高潮段落,要把阿部规秀诱进黄土岭一举歼灭。这一段落又分为三个层次,曾雍雅安排战士丢下机枪,让阿部规秀进一步相信他们追击的的确是主力部队,接着,将东岭山
  战斗中牺牲战友的公文包丢在路上,里面不仅有作战地图,还有足以激怒阿部规秀的刻着他名字的泥塑。尽管这样,狡猾的阿部规秀还是心生狐疑,意识到黄土岭并不是奔袭阜平的唯一通道,而黄土岭地带的山谷地形极易遭到伏击,很可能上八路军的当。正在阿部规秀决意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曾雍雅又抛出关键性的道具--辻村的披风。披风的出现让阿部规秀相信辻村还活着,最终促使他不顾危险向黄土岭进军。就这样,阿部规秀如期进入八路军的包围圈,最终被炮轰于黄土岭的小房子中。"三诱阿部规秀"的过程环环相扣,与很多民间故事有着异曲同工的叙事逻辑。
  《诱狼》引入的民间叙事法则与类型电影的叙事规则不谋而合,既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提升了观众的欣赏趣味性,又在最后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实现了大快人心的观赏效果。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仍然会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叙事范式所带来的观赏快感足以弥补在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合理性的追问。
  《诱狼》虽以战斗结构剧情,但仍着力刻画战争中人的遭遇和表现。在适当的历史还原与艺术加工的前提下,对主人公进行了性格塑造和情感挖掘,让人物从政治化符号向具有个性色彩、血肉丰满的生命个体过渡。这种对人物立体化、人性化的书写,不仅是《诱狼》,也是近年来我国抗战题材影片向类型化和市场化努力靠近的尝试。
  《诱狼》中塑造的主人公曾雍雅是八路军出名的"狼诱子",影片对曾雍雅这样一个英雄形象既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故意夸张他的缺点,而是以细腻的镜头语言还原真实的人性和情感。可以说,《诱狼》中的曾雍雅,更接近于一个普通的中国战士,他精通战术、但也有鲁莽武断的_面;他有情有义,也有大男子主义的一面。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