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塑造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为了让曾雍雅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影片还下了很大功夫为他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对抗角色阿部规秀。被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是日本唯一在德国受过专业训练的山地作战专家,同时又熟读孙子兵法、精通中国文化,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战术水平,无论对阵国民党军还是东北抗联从无败绩。他是生性残忍嗜杀的职业军人,对待自己队伍里的逃兵和擅自撤退者毫不留情一律处死,对待中国平民和俘虏则从不留活口。影片只用了一句台词就将这个人物的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手下问他如何处置村民和中国伤兵的时候,阿部规秀轻描淡写地说:"我不希望被活着的人憎恨。"看到瑟瑟发抖不敢杀人的新兵,他握着新兵的手将刺刀插入中国俘虏的胸膛。但是纵然冷血至此,阿部规秀依然是具有正常人类情感的人,他对辻村生死的惦念和对战死的日本士兵的敬意也让人动容。影片没有将阿部规秀这样一个杀人机器简单的概念化,而是尽量呈现他作为人,特别是一个处于战争中的人的复杂性。可以说阿部规秀是影片中塑造得最出彩的角色,不但成功烘托了主人公曾雍雅,也为影片的戏剧张力与冲突烈度做了有力的支撑。 二元对立的人物塑造,是民间叙事的最主要人物关系模式,通常表现为简单的好与坏、善与恶,正与邪的对立与斗争。在《诱狼》中,曾雍雅和阿部规秀是一对对立人物,影片特别交代了两人彼此调查对方的情况,随时等待机会一决高下。片中并没有将这种对立发展为人格上的善恶、正邪,而是将对立表现在人物对待无辜生命的态度上。以曾雍雅为代表的八路军队伍,是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如对伤员的救治、对村民的保护、对战友留恋、对于日本新兵的相逢不杀等;而阿部规秀所代表的日本侵略军-方是践踏生命的,如屠杀被俘伤员及无辜村民等。创作者知道,尽管民间叙事模式是符合受众欣赏趣味的,但是一味遵循传统民间叙事模式,被民间趣味牵着鼻子走,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诱狼》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既巧妙运用民间叙事中的类型化元素,又规避了定型化和落入俗套的人物形象。 影片还塑造了以曾雍雅为核心的,包括杨成武、张英、曹德本等在内有勇有谋的英雄群像,着墨不多却丰满鲜活。张英作为影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时而端庄稳重、时而泼辣果敢,她英姿飒爽、能文能武,而且还是一个神枪手。张英与曾雍雅从开始的相互抵触,到相互钦佩,从彼此暗中调查,到情愫暗生不舍分离,两人的情感线是埋藏在主线旁边的一股暗流,自始至终不曾挑明,却始终萦绕在男女主人公之间。也只是在张英与日军狙击手对决中牺牲时,曾雍雅不顾危险飞奔过去的动作,流露了英雄在战火和硝烟之外还有的柔情。虽然两次摆头躲开子弹的细节略有神剧之嫌,张英这一女性角色的加入还是让影片多了一分靓丽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她为影片提供了一个女性的视角:张英从曰军屠杀暴行的窥视者,到战斗的参与者,最终成为战争牺牲者。战争从来没有让女人走开,女人在战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能量。这也为影片增添了人性关怀的意味。 总的说来,影片可以看作导演安澜"共和国名将系列"的延续。其系列作品有着相似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模式,甚至拍摄标准都有着一定的规范性和极强的重复操作性,这一过程与类型片的操作模式极其相似。同时,安澜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于民间叙事机制的熟练应用,让我们看到民间叙事经典化的过程,也看到了国产小型战斗片类型化的生成。 |